+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越南对中国出口形成威胁?澄清关于产业转移的几个误解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财经 发表于 2022-7-4 2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广东
市场对于产业转移有诸多模棱两可的讨论,大致印象似乎是产业链在离开中国。本文想澄清关于产业转移的一些误解。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发生在中国内部,主要是政策导向的,并且省内的产业转移快于省际间的转移。某些产业向东南亚的转移,主要是为了规避欧美贸易壁垒,但仍然依赖中国提供的工业中间品。

第一,产业链的转移尽管在发生,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绝大部分仍然留在东南沿海,有少量转向海外。

在2012-2021年,中西部地区GDP占比为43%,几乎没有变化。同时北方GDP占比从34%跌落到25%,经济重心明显南移。东南沿海和内陆相比,尽管工资水平更高,但综合比较优势仍然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人可以全国自由流动,东部地区可以通过季节性的雇佣外地工人来降低劳动成本,并不一定要迁移企业。内陆的营商环境不及沿海地区,基建和运输成本也显著高于东部,仅仅靠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不足以说服企业内迁。还有,产业分工愈发复杂,单个公司对于已有产业集群依赖度不断提高。服务类企业尤其难以迁徙,因为它们依附于集群的客户市场,比如通关报关、投融资服务等。过去十年中,东部的福建在全国工业产值占比中的增长最为明显,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鞋帽服装、木材加工、文教用品等行业。中部的安徽、江西、湖北等省也承接了一些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西部地区承接的很少。

微信图片_20220704224449.png

第二,省内的后发地区往往是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尽管东部常被看作是一个发达的整体,其内部的发展差距同样不小。例如江苏的苏北、广东的粤东和粤西北、山东的鲁西南,都明显落后于同省其他地区。地区的政策会优先省内的转移。这样做的理由很充分:省内地区距离近,营商环境差异小,人员交流频繁,投资风险就会降低。空间距离越远的迁徙,运输和政策差异造成的成本就越高。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是省内转移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几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创新之一是转移产业的税收由苏南、苏北两地分成,带动了转出和转入双方的积极性;创新之二是苏北产业转移园区的管委会由苏南、苏北共同管理,并由苏南官员任正职。他们管理理念较为先进,并能给苏北带来企业家资源。

第三,转向海外的产业大多是为了规避欧美的贸易壁垒,有的是为了开拓新市场。

生产的最终环节经常是劳动密集型的,越南、泰国等地区仍有成本优势,对欧美关税也较低。然而,这些国家仍然依赖中国生产的中间品,比如服装面料。生产中间产品机械化程度较高,事实上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有助于产业升级。很多人担心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形成威胁,但数量级其实差得很远。根据WTO数据,2021年越南出口额为3363亿美元,不到中国的1/10;东盟十国的出口额为17201亿美元,仅为中国的一半。同时,中国向东盟十国出口额快速增长,在2021年达到434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3%。中国制造业出口占全球的20%,而东盟十国全加起来只占全球的8%,事实上是无法替代中国的。

第四,许多企业内迁的原因是中西部相对宽松的环保要求,而搬迁地的其他成本并不一定低于东部。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对化工产业严格限制,相关企业有一些搬迁至湖北、贵州等中西部省份。中西部尽管实际工资水平低于沿海,熟练的产业工人却严重缺乏。转移至湖北、江西、贵州的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培训成本高,吸引高端人才开出的薪水要高于大城市,这导致劳动生产成本甚至可能高于沿海地区。贵州遵义从深圳引进手机和玩具制造等产业,但原料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完工后需要长距离运输至外地的销售市场,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运输费用,是无法保证盈利的。

第五,中西部省份更愿意布局新兴产业,而非承接传统产业。

重庆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地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建立寸滩和西永两个国家级保税区。在基建方面,建设渝新欧铁路,规避无出海口的不足。当地政府引进惠普、宏碁、华硕三家笔记本电脑厂商在重庆建立营运总部,吸引英业达、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商,从而吸引了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逐步形成“国际品牌厂商+代工厂巨头+中小零部件供应商”的IT全产业链,由此重庆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集群之一。这两年,合肥和武汉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吸引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新产业,逐步成为新兴的电子产业基地。贵州大数据产业、内蒙古的清洁煤化工产业等也是各地想要弯道超车的尝试。综上,中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升级发展迅速,广东、江苏等省逐步转出当地的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转而专注高端制造业。江西、湖北等中部省份承接了相当部分的中低端产业转移,但同时也在大量投资新兴产业。各个区域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壁垒并未完全消除,存在一定的准地方保护主义,这阻碍了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重新布局。今年4月,中央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强调“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和“产业合理布局”。预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内陆,解决当地的增长和就业问题。(作者王丹为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恒生中国助理研究员徐玉倩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澎湃新闻


精彩评论18

laopiao8888 发表于 2022-7-4 21:5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海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7f3795172aef 发表于 2022-7-4 22:0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好的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敢于拼搏 发表于 2022-7-4 22:5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时间就是来自: iPhone客户端
柬影 发表于 2022-7-5 00:0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注意安全。来自: iPhone客户端
夜鹰 发表于 2022-7-5 00:0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天降玄彬 发表于 2022-7-5 00:1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呵呵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楚香阁098661188 发表于 2022-7-5 01: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希望越来越好吧!来自: iPhone客户端
我是导演186715 发表于 2022-7-5 02:0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不能一个人吃撑了,也要给别人吃一点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ad778877 发表于 2022-7-5 02:0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看看就好,好好打螺丝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原始逻辑 发表于 2022-7-4 23:2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对广东都形不成威胁,别说对中国。来自: Android客户端
BryanMin 发表于 2022-7-5 00:3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看看当下的日韩和台湾地区,假以时日,越南的发展不可小视。来自: iPhone客户端
黑鱼片 发表于 2022-7-5 00:4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泰国
中国一直是内向性经济,所有国内国外的企业都是挣中国大陆的钱,出口转内销的还少吗?东南亚很多工厂的产品是销往欧美,但是被欧美国家贴上标签,又销往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现在养活了整个地球来自: iPhone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617作品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