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卡行动似乎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实施三年的断卡行动对打击电信诈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反而给不少普通民众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麻烦,同时也给商业银行一线员工带来不少的额外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银行和储户之间的矛盾,不少不明真相的民众认为是银行在恶意刁难。
其实,电信诈骗的根源在于通讯渠道而不是银行,银行卡只是非法资金流转的渠道,哪怕全面取消银行卡,电信诈骗违法犯罪依旧存在,资金流转的手段可以从银行卡转移到存折、第三方支付甚至最原始的邮政汇款。打击电信诈骗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通讯渠道的治理。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从根源上减少甚至杜绝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四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广电)严格把控通讯资源,取消虚拟拨号软件和物联网号段手机号码(如170、171等号段),切实有效落实电信资源实名制。
2、在实名制的基础上,落实来电号码实名制显示制度,除了显示来电号码、归属地外,还要显示机主姓名或号码所属单位等信息,如此民众接到陌生来电,一下子就能判断出对方的一些情况,避免被诈骗分子所蛊惑。
3、所有电信用户一律关闭境外来电接听功能,的确有需要开通境外来电接听功能的民众如外贸商人等群体,可以凭相关证明到营业厅开通,如此以来至少可以避免10亿民众遭到境外电信诈骗。
另外,加强对电信号码的管控,对于一些异地办理手机号码、一人拥有多个手机号码(比如5个以上)者要进行背景调查,正常来讲普通民众3个号码足够使用了,一个人名下拥有十几二十个号码,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有人说,断卡行动也许一开始就走入了误区,如果不从根源上进行治理,反诈部门和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只能是长期处于对峙阶段,只有加强通信渠道的管控,才能有效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才能取得反诈斗争的全面胜利。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