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于国内知名人士~
各位朋友,你好,我是某人,今天和大家分享的
题目是如果这就是命运,现在大家都觉得经济很难,怎么看怎么办?
我从最近几个对我有触动的细节入手,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的思考。
经济为什么难,因为在海外有直接投资建了多家
工厂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负责人对我说,我们的产能是为全世界准备的。
此言一出,就知道难在哪里。
中国制造发展太快,产能不断增加,在很多行业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要。
但如果世界市场开始分割化,安全化,朋友圈
化,那我们的进入就没有那么畅顺了。
中国这么大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能,必须走出去,否则会憋死。
但现在平添了各种壁垒,如果是直接投资,会遇到股权比例的限制,如果是并购,会遇到更多敌意的目光。
如果绕到东南亚等地,想通过改变原产地的身份
规避限制也可能会被穿透因为美方不仅要看制成
品在哪里生产还要看零部件的在地生产比例总之。
就是希望中国供应链越多越彻底的离开中国新兴
经济企,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但也不是没有担心某国一位经济部长。
我一位中国企业家,我们的矿太多了,光探明部分就能开采150年。
中国人说,要是让中国企业来开采,我们不吃不喝30年能开采完。
部长沉默了。
事实上,该国已经要求不能只是来开矿,还要把
更多的加工环节留在本地。
中国制造走出去,走哪儿打哪儿很痛快。
但别国那些受到冲击的企业,劳工组织,行业协会就会向政府游说进行阻击。
如果我们只考虑国际化,不考虑别国各个方面的
本士化诉求,也难以长期立足,甚至会被以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理由赶出去。
就外贸和企业走出去布言,今天的难可能是昨天
发展太快了,产能越来越大,以为世界市场也会越来越大,但现在谁来消化,如何消化,这都出现了新的问题。
回到国内的市场情況又如何?
我到一家今年新进世界500强的民营制造企业参观,创始人说,市场竞争就像奥运比赛,大家只
记得金牌,第二,第三只能拿银牌,铜牌,第四,第五名就只有自己做块铁牌木牌。
他判断,将来在他所在的重资产领域,行业第一
会拿走大部分利润行业,第二,能够还本付息,可持续发展行业。
第三,在产业景气时没问题,产业不景其实就亏
钱。
言外之意,再后面的很难有什么投资回报率。
由于竞争残酷龙头企业往往会把压力卷到供应商
那里进一步的压价要求更长的账期反正你不做有的人是做中小企业。
本来就融资难,账期动不动就是半年甚至更长,日子只会更难。
这家500强企业的创始人说,你不强就去做大,相当于跳进了火坑。
单项冠军企业的负责人则说,既然在市场里,就要接受这种残酷性,怎么火就是成为第一,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环节零件上,非我莫属。
内卷严重的另一个问题是,政府的各种招商引资
补贴加剧了产能过剩。
最后,在产业园里,要么有产房,设备开不动,因为利用率不够,要么有产值没税收,因为都补贴掉了政府负债。
搞经济,负债上去了,回报却达不到预期。
再从制造业过渡到房地产和金融。
一位中型制造企业的企业家和我交流,他说自己
花了几千万买了某金控型房企的理财产品,打了水漂到法院起诉还败诉了。
因为私募产品风险子弹,财富管理上,很多产品
对应的底层资产都是房地产,房地产不行了,很多财富就消失了,挡也挡不住。
他说,现在听到什么财富投资觉得都是泡影,只有卖给客户的机器是真实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在财富端,过去主要有两大
繁荣,一生产性繁荣,靠提供产品,服务积累财富。
二,财产性繁荣可投资以及资产升值获得财富,这两者并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融合的关系。
政府负债搞基建,房地产助推城镇化,以房地产
作为杠杆加速资本扩张,这方面的繁荣对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很大贡献。
而且基建和房地产本身就是很大的产业,也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如工程机械的发展现在有一种对
房地产商的歧视似乎问题都是他们造成的其实没有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冲动和供地的支持房地产
商干不成什么事今天这种局面是一起冲动一起前冲冲得太快太猛最终被反噬的结果双方都受伤。
还连累更多的相关方受伤。
房地产的萎缩以及居民纷纷看空,这种资产抛售心态浓厚都是有理由的。
但这一繁荣过急过快,幅度过大的终结,在客观上必然导致居民尤其是中产以上的居民财富缩水。
如果他们还在还按揭心态就很难平衡他们还要用
十年20年的劳动所得去买一个价格在下跌中的资
产这是何等的滋味儿无论房地产还是资本市场。
一级二级都包括中国财富,或者叫中国估值普遍存在收缩的压力,这也是国家国民财富的流失。
对金融一知半解的人,往往把金融当成虚拟活动,但就像我刚才所举的这个例子,财富的丧失
是真金白银的丧失不是虛的。
是真的痛。
同时,和财富相关的市场原本提供了很多高收入岗位,现在就像冰山,在气候升温下不断融化下
移,这也是真的,影响也很大,而且想用日积月累的劳动所得去弥补快速蒸发的财富损失不知道。
要多久才行我有一些做投资的朋友都在往实体企业里转,说看不到金融投资的前途。
那个时代过去了,还有很多行业职业这几年也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调整整顿,都带有收缩性的效应,导致市场经济的基本经络出现了紊乱。
布且相互影响,这里就不再一一展开了。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决策是政府,他们资源
配置和投资拉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很辛苦末来
完成KPl。
比如投资产值等,只能增长不能下降,不得不对
辖区内的企业提出硬性要求。
也知道做得很拧巴,但还要拧着做地方债也是难点。
最近有地方官员告诉我说,上面己经开了会,要求他们必须降低负债率,不降低有可能就地免值。
债确实不低了,但有些项目要接续,有些承诺要
兑现,还是要维持一定的投资强度。
没有负债就没有昨天的发展过度负债会影响明天的发展现在突然降债今天的发展就很难这大。
概是很多,地方官员的心中所想。
说了这么多问题,是不是很难?
很悲观?
我常和企业家近距离交流,我通常的回答是,很难,也不会很快结束。
但也不要悲观。
说穿了,现在这种情况本质是基于中国人的勤劳
和想致富的强烈愿望,方方面面一起上,创造条件,大纲快上,用了几十年就浓缩式的把人家一两百年的。
路走完了过去看的都是我们的成就,是各种应接
机场,路桥,通讯,公园,绿化比很多发达国家
都要好,是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卷到哪里都能赢。
是上海的房价已经超过了东京,纽约,但我们羔
回到当前
没有认真想快和强的另一面,代价是什么?
房地产的主升浪,大繁荣能持续多久?
只想着融资的上市公司究竟能不能为投资创造价值,以及过去的大繁荣里有多少不可持续的击鼓
传花和一厢情愿。
这是我们自己走过的路。
如果这就是命运,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反过来,如果过去几十年中国不是按照发展是硬道理,把人的欲望和能力都充分调动起来,此刻
又会是什么景象?
可能是印度。
又七八年,中国人均GDP还低于印度,今天是印度的五倍。
中中国的浓缩式发展有粗放性,代价也不小,但有多少国人愿意中国变成印度?
前一段我到扬州所辖的高邮调研,让我体会到守亭口亭是命,唯奋斗与创新,才能乐天安命。
此后,我去了新疆,云南的丽江,如果单从人均
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数字来看。
都挺难的。
去年云南不少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在下降,甚至大
幅下降,但这一次在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一个
叫玉湖村的地方住了两天。
我一些新的感受。
这个地方四百多户,一千多人,这几十年的发展,但是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靠砍原始林为生,后来是靠开采食材。
1994年,BBC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云之南让丽江
被世界所了解,这里开始慢慢向旅游转专型。
我和送我去机场的一个小伙子聊了聊,他说,由于这里环境好像还有一个著名的洛克旧居陈列
馆。
即原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中国云南探险队总部遗址。
这些年,旅游生意起来了,有一位本地企业家在外打拼积累的资本和经验后,回到村里合作做整
体的旅游开发,一年保底给村里300万元,300
万以上的利润部分村里还可以分30%。
这里的农民种玉米主要给马吃,游客来了喜欢骑马。
他家有七口人,一年从村里分到近2万元,他父亲帮助牵马。
他平时给村里的建筑工地打点零工,旅游旺季也
开车接送游容,这是他们自己的收入。
他们家的院子占地五六百平方米,挺大,因为要
养马,马会到外面的田野里吃屎,有定位器,晚上就过去把他叫回来。
如果分家,新人也有宅基地,但面积没有钱大,不过也有150平方米左右
玉湖村给我的感觉是宁静祥和,正逢旅游时节,人气也挺旺。
这里的人也很知足,知道感恩,比如感恩上海援
建的一条路把村子和外面的公路连了起来,还帮助建了村民广场。
我突然觉得GDP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
GDP衡量不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与满足感。
当然要发展,这个村庄也在发展,但慢一点合乎
自然一点,可能也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由此,我有想到,GDP和国民福祉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的人均GDP是印度的五倍,身心健康程度也是五倍吗?
美国的人均GDP是我们的六倍,实际的国民福祉
可能是六倍吗?
我也想到,如果是慢慢向上的路,虽然慢,心态会好,因为在向上。
如果太快了,透支了,提前鉴定了要下来,那就很有挫败感。
从增速下行,资产价格乏力,产能过剩等等来
看,当下的经济真的不易,而且可能会延续不断的时间。
领导力之父本尼斯说,就像风吹雨打塑造了山行
一样,问题造就了领导者。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我们,芸芸众生,现在都要经
受考验如何认识问题决定了如何解决问题而我相信新的解决之道。
绝不是简单的回归过去的繁荣也回不去了新的方向在哪里?
我们一定要守住制造业的底盘,这是中国经济安身立命的根本。
同时,服务业可能是更大的空间,中国制造带给
国人的是足够高的性价比,而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社会保障,房地产,金融,社会关怀。
咨询研发外包等服务领域和顾客期望的差距还很大。
不能都是骑手和网约车服务业还需要大量专业化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中产收入岗位,这只能靠
法制化的市场的充分发育才能创造出来。
服务业的管制远高于制造业,这可能是制约其发展,抑制其价值的一个关键。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是很难,但不要把难理解
为负面关关,难过关关过,用智慧,冷静和勇气
迎难而上,过去了就超越了。
躲是躲不过去的,蛮干跟不行,愿上帝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所能改变,赐子我勇气,去接受我
不能改变,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辦这两种与你共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