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人鱼
编辑:Miles
1月31日,柬埔寨首相洪玛耐在西港宣布《2024年西哈努克省投资促进特别计划》(新政)正式出台。至此,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新政正式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
据了解,新政主要针对西港未来的发展,在投资、税收、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列建设性意见。主要包括:简化建筑施工的审批程序、为房地产领域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纠纷庭外解决机制等相关措施。不过在新政中,最受在柬同胞关注的依然是有关“烂尾楼”和“经济特区”方面的内容。
“烂尾楼”政策很好
但如何满足各方利益?
此前,西港省副省长隆迪蒙曾透露:西港全省大约有400多栋烂尾楼的处理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根据《经济日报》此前统计的一项数据显示,柬埔寨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350多亿美元。此前柬埔寨政府也表示,解决西港的烂尾楼问题在资金方面也需要至少筹集10亿美元,而柬埔寨政府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因此,本次新政在解决烂尾楼方面出台了免除3年所得税和相关税费、建设和翻修等免除增值税、申请各类许可证将免除相关费用等。
“烂尾楼”问题的存在已经是西港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新政在这方面的措施确实能给解决这方面问题打入一针“强心剂”;但这个水非常深,每一栋“烂尾楼”后面都是各种错综复杂、难以盘清的利益关系。”一位在西港从事房屋租赁的业内人士告诉柬单网记者,“柬埔寨政府出台的政策确实很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得先解决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西港的每一栋烂尾楼背后,几乎都绕不开这些问题:之前施工方被拖欠的工程款如何要回?本地地主能够接受价低的土地租金?每一栋烂尾楼究竟有多少方参与其中?后续开发如何在保证自己受益的同时,又能让各方的利益得到满足?之前因为烂尾楼引发的各类官司又要如何解决?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那新政的施行必然也会受到一些阻力,因为执行政策的主体还是人,最后政策对决的还是赤裸裸的人性”。这位业内人士说。
西港或将成为真正的经济特区
“产业园”或将高枕无忧?
除了“烂尾楼”问题外,西港的“园区”问题也是很多在柬同胞所关心的重点之一(详见报道:倒计时!西港会迎来哪些变化,“园区”能否逃过一劫?)。1月31日新政出台后,大家都在关心西港的园区是否会被一次性解决。
不过,本次新政里面有一句话非常值得关注:柬埔寨政府计划为来自同一个国家的投资者,成立专属的经济特区或产业园区。此外新政也说明:未来要投资建设的经济特区将针对某种产业;目前,政府也在试行建立绿色技术、绿色和数字产业的经济特区,以吸引这些领域的投资,而这类专属经济特区只适合此类投资。
“数字产业”、“绿色技术”、“专属特区”、“某种产业”等字眼让很多同胞对此浮想联翩。毕竟在西港符合这些特征的产业或许只有各类“产业园”和“特殊产业从业人员”。
此前,一位在西港从事餐饮行业的网友就告诉柬单网记者:“特殊产业”已经与西港的经济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基本上在西港做生意的中国人都是在给“特殊产业”做配套谋生。
因此,本次新政里的相关内容,或将让“综合大型经济特区”的概念出现:若未来真的实施,西港目前还在运营的各类“产业园”和给其做配套的餐饮、网络、娱乐、商超等一系列配套产业可能会被集体划归到政府制定的经济特区内继续运营,各入驻单位按时缴纳管理费、经济特区则向政府依法纳税。
此外,经济特区法律更加宽松、政策更为开放、条件更为优惠等方面的福利,或将吸引柬埔寨其它地方的“产业园”入驻到西港:这样不仅便于人员和信息的集中管制,还能减少此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面影响。
若政府真的成立这样的经济特区,那西港在未来很有可能实行早年间的“深圳模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柬单网记者,“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之处,曾经有一段事件前往深圳需要按规定办理“边防证”;若未来西港真的被打造成一个完全的“经济特区”,或许前往西港也需要办理类似于“边防证”之类的相关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