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存多少钱才能靠利息生活?靠利息如何开始生活?有不少人已经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解法。无论时代的问题怎么提出,“开源节流”依然是一个应对时代转变、解决个人困境的绝佳答案。
靠利息生活,可行吗?
有网友发布视频,算了一笔账:按照地方银行3%的利率计算,50万元存款每月可产出利息1250元,平均每天约为41元;如果存款百万,则每月利息2500元,每天约82元;若存款达到300万元,每月利息高达7500元,可覆盖基本家庭支出,是理想的退休存款数。
视频下方有网友评论,称自己曾和朋友算过能否依靠300万元存款的利息躺平,结果发现:“根本躺不平,要很节约、很节俭,关键是不能生大病” 。
面对他人“本金不能花吗”的询问,该网友说,“花了,不就坐吃山空了?”
这不是一个有钱就能躺平的选择。靠息生活与严密的计算息息相关。靠利息生活相当于用瓢取水,除了严格控制单次取用的量,还要设法引进其他水源。解决了以上两点,才能真正开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每天打开手机,舒朗能看到一笔固定收益到账,约为60元。这是他过去工作近十年攒下的150万元存款的日利息,也曾是他每日生活的主要来源。
舒朗今年32岁,在济南生活,失业前是一名房地产从业者。入行近10年,舒朗见证了房地产行业的辉煌,彼时有许多人受惠于行业的高速发展。舒朗身边有不少同事合资买房、还贷,有些通过刷信用卡购房,想尽办法让房产增值。
靠息生活后,舒朗有了充足的时间骑车、遐想。(图/受访者提供)
当时舒朗名下有两套房产,每月要还约1.5万元的贷款,占他总收入的2/3,其余收入几乎全用于车子保养、加油以及日常开支等。虽然每个月所剩不多,但大家都相信,随着收入增长,手头总会越来越宽裕。
后来房贷利率一路下调,舒朗算了一笔账:将名下一套价值400万的房子出售,置换一套500万的房产,两套房子每月还贷金额几乎持平,但自己“用同样的钱买到了面积更大的房子”。
于是舒朗很快将名下一套房产出售,随即遭遇了行业寒冬,进而失业。他开始了漫长的求职路,均告无果。
失业之后,舒朗在冬天常去公园,以免父母发现失业真相。(图/受访者提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房子已经脱手,他有了一定积蓄,用卖房所得结清了所住房屋的贷款、车款,余下的150万元全部用来投资。有朋友建议他购买养老保险,并向他详细罗列了养老保险可达成的收益:每年投资10万元,连续投资3年可获得3.5%的复利,到了60岁,账户现金价值可达60余万。
看似高额的回报并没有让舒朗心动,失业的经历让他心生胆怯。想到未来要负担父母养老问题,舒朗拒绝了朋友的建议。他将50万元作为大额定期,余下100万元尽数存入支付宝,开始尝试靠每天60元的利息生活。
舒朗家附近的公园,他常在这里打发时间。(图/受访者提供)
与舒朗偏稳健的投资方式不同,雪球在选择靠息生活时,先是计算了手上的资金能维持多久不工作的生活,又该如何尽可能增长资金池。
雪球今年35岁,同样是房地产红利时期的获益者。她在2019年以14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房产,随后在2021年以220万元的价格出售,净赚80万元。加上此前的存款,她的积蓄也到了150万元左右。
看了很多退休博主的理财计划之后,雪球发现,许多人都跟舒朗一样以购买稳健型理财产品为主,但她希望采取更激进一些的方式,于是将65%的资金投到股票市场里,余下35%用于稳健投资,拿定期收益。
稳健投资的收益率约为2.5%,每年产出利息12500元;股票每年约有4万元分红。两种投资每年产生的收益超过5万元,均用于日常开销。
对单身人士而言,每年5万元左右的利息似乎不是小数目,平均下来每个月大概4166元,能覆盖一名普通成年人的普通消费,但这对雪球而言还稍显局促:她家里有一名学龄儿童,每月的水电煤气、饮食费用再加上孩子的学费、衣服等,需要至少5000元才行。
为了覆盖超额部分,也为了让资金越滚越多,雪球还在网上开了一家卖二手手机的网店,不需要囤货,只需要一键代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如果当月这笔收入没有花完,雪球会将剩下的钱存入余额宝,当作应对突发状况的备用金。
最开始,雪球只在余额宝里放了约5万元存款,这笔钱既可以随时取用,也可每日产出利息。后来因为网店收入源源不断汇入,里头的钱不降反增,目前已近8万元。
至于股票期权本金,雪球还从来没有动过。她为股票期权划定了一条收益线,当收益达到预期目标时,她会将持有产品卖掉,再买一些处于低位的产品,通过精细的低买高卖,使资产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手上的资金在缓慢增长,而雪球的消费却在降级,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坐吃就会山空。而基于当下的不确定性很大,靠息生活的人除了增加挣钱手段,还得更明白如何节省。
雪球开始注意到之前很少关心的省钱妙招。比如在购物结账时,扫码领取支付红包,每次可节省几毛钱;银行每月会给优质客户发放电影券,单张电影券可节省几十元。
为了了解每月花费情况,雪球开始在单一的App上看详细的月度收支报表,清楚自己每个月在饮食、数码、交通等各方面的花费情况,以确保支出不会超额太多。
雪球算了一下,现在每个月饮食耗费最多,约2000元,其中网上买菜花费约800元,线下就餐约1200元。
雪球在线上购物平台已经省下了468.82元。(图/受访者提供)
对雪球来说,这笔费用相较工作时已经大幅缩减。此前她经常和同事一起外出就餐,每次就要花费数百元。靠息生活后,她每月在网上买4次菜,累计花费800元左右,就可以满足一家人的需求。
为了尽可能减少吃的支出,她购买了网上购菜平台的会员。只要耐心筛选,总能找到平台的优惠,单次购菜可以打折,每月还能领取购菜优惠券,原本2.99元一份的蔬菜只需2.6元就可购买,“平均下来,花88块购买会员最划算,比去菜市场买菜还要便宜,网上很多有机蔬菜,营养价值高且新鲜度也很好。”
当节俭成为习惯后,消费主义的观念就很难击中雪球了。曾经非买不可的产品都能再用,她过去习惯每年换一部手机,现在这几千块就都省下来了。家里的网络套餐也由原来的150元/月改成了99元/月,“少了50块钱不说,99元还附赠电视会员呢。”
雪球将很多用不到的书籍放在二手平台出售,既节省了空间,也获得了一部分收入。(图/受访者提供)
她还卖掉了家里囤积的衣服、电子产品、化妆品等,大小物件累计卖了约7000元。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她发现太多东西是非必要的,许多被迫吃灰的冲动消费,像咖啡机和美容仪,买的时候幻想每天在家冲咖啡享受生活,但上班的那段日子,经常只有自己而不是咖啡豆在被研磨:“几千块的咖啡机最后几百就卖出去了,1万多块买的美容仪在二手平台没人要,最后忍痛丢掉了。”
出行方面,雪球换掉之前开了10年的油车,花了近8万元买了一台国产电车,原本每月500元的油费如今只需要50元电费,每年节省油钱5400元。买电车后,外出旅行的油费也减少了许多,雪球频繁带着孩子去逛博物馆,或者去自然中爬山、游览,每次花费不足千元,且多集中在食宿上。
靠息生活后,雪球经常自助洗车,以节省费用。(图/受访者提供)
更大的省钱渠道体现在孩子身上。孩子之前一直在私立幼儿园上学,每年得花2.5万元,这几乎相当于当地人一年的收入了。这笔钱虽然由雪球的父亲负担,但她仍考虑将小朋友转到公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每年学费只需8000多元,孩子上公立学校,只需要交一些书本费,一年可以省下约1.7万元。
46岁辞职时,露娜已经工作了24年,积蓄有100万元以上。
此前她是一家制造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年薪60万元。辞职前,她每年开销约为25万元,其中买衣服5万元、美容2万元左右,给父母以及家中小孩的花费大概3万元,剩下的主要用于偿还贷款,以及一些其他消费。
刚离职时,露娜没有完全过上理想的躺平生活。过去的发薪日,她总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踏实感;离职后少了稳定的大额收入,她一度陷入焦虑情绪,总觉得100万元不足以完全退休,家中一旦发生意外,就会一夜返贫。
“但躺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钱永远不够花,越躺越自由。”露娜说。
自由是多方面的。过去为了避免连续穿同一件去上班,露娜买很多衣服,现在就不用顾及这些非必要的职场讲究了。她也不再每月给父母打钱,中断了给姐姐小孩的零花钱,做美容等消费也被压缩。刚开始出远门时,她在外面用餐要花50多元;后来她在保温杯里装满热水,再去超市花10元钱买三桶方便面。热水用完了,就在便利店借热水。这样每次可以节省近40元的餐费。
这样的生活,露娜此前很难想象。过去她习惯了靠钱解决问题,用钱调动身边的关系——与前男友分手时,露娜还是花了6000元给他买生日礼物,每年带领小组成员聚餐也要花掉好几万块。因为衣服买得多,露娜在商场的账户里常年有数万积分。
靠息生活后,露娜才意识到了积分有多重要,曾经觉得鸡肋一般的数字,这时候都是实打实的收益:“一积分就是一元钱,这些都是我一点点攒起来的,怎么能浪费呢?”露娜说,为了减少支出,她特意在商场内的超市购买食材和生活用品,比如花10元买了两个特价面包,结账时又用积分抵扣了10元现金,充分利用规则省下了钱。
最近,露娜正在尝试做自媒体,收入3000多元。不仅如此,通过代做宣传,她领到了很多样品,比如洗衣液、牛奶、瑜伽服等日用品,总价值也超过了1万元。露娜计划在更多平台更新内容,靠息生活的同时,尽可能通过更多渠道挣钱。
舒朗刚失业时也觉得焦虑。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隐瞒了自己失业的事,在父母面前假装上班。几个月前,一位大学老师注意到了舒朗的摄影作品,舒朗也由此获得了到大学兼职教书的机会,他原本紧绷的神经由此得到放松。
有课的日子里,舒朗乘坐班车到校上课,每上一节课可得到100元报酬,每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兼职费用。
依靠现在每月利息和兼职所得,舒朗能月入过万,与此前不同,有事可做、有钱可赚的他,过上了“上二休五”的生活,不再那么恐慌。
账并不难算,也有现成的生活方式可供参考,收入落差可以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最大的区别,恐怕是开始某种新生活的决心与勇气。
来源: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