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因心脏原因(如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等)导致的自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它像一颗“隐形炸弹”,可能毫无征兆地夺走生命。青少年群体中,每十万人SCD发病率约为1~2例,虽然发病概率相对较低,但仍值得关注。出现这五个信号,需要注意
·胸闷心悸
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经常伴有精神疲乏,头晕喘促等。
·头晕乏力晕厥
头昏、恍惚、视物模糊或两眼发黑、四肢无力,随之意识丧失。
·呼吸困难
得了心脏病后,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的现象,而且这些症状在患者进行活动之后会更加严重,在坐着时或者是晚上睡觉时会感觉好一些。
·下肢水肿
这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突发胸痛或胸痛加重
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迫性的疼痛、胸闷、气短、咽喉部紧缩,部分人伴有左上肢、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在生活中如何保护心脏
·改变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高纤维,低脂肪和低盐的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规律锻炼: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脏健康。
戒烟与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两者都与心脏问题有关。
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应努力维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检查与药物治疗
血压监测:高血压是心脏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应进行定期检查。
血脂检查:高胆固醇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可通过药物和饮食来控制。
血糖检查:高血糖也与心脏病风险相关,因此也要定期检查。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诊断出有心脏疾病的人,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
·其他预防措施
学习急救措施:学习心肺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提供及时的援助。情绪管理:过度的压力和紧张也可能诱发心脏问题,学习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也是有益的。当然也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如使用智能手表等通过生物测量传感器的生理测量数据来监测心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