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柬埔寨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该国国际贸易额突破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9%,但物流数字化渗透率不足。在此背景下,中资互联网货运平台Findavan以“技术+本地化”双轮驱动,两个月内实现合作运力扩容520%。本报通过实地调研,解析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内核与行业重塑效应。
在金边森速区智能物流园,Findavan运营中心的大屏实时跳动着订单数据。时隔两个月,记者又见到了李明,他说春节期间的报道《五个山东人,带着“货啦啦”杀入柬埔寨》让Findavan APP的订单陡增。彼时平台上仅有6个合作的车队不过70辆车。大量的订单涌来,让他们有点应接不暇。李明指着战略地图上的红色热力区表示,“我们经历了甜蜜的烦恼”。按照李明的话来说,当时的时间还没有计划做市场推广,主要精力都在“修炼内功”——招募车队,做内部管理上。但是没想到市场的反馈太热情了,报道出来之后很多中国人都主动地联系过来。大家普遍反映都是早就盼着这种互联网的货物APP模式早点来柬埔寨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热情,这家年轻企业迅速启动“飓风计划”:
l 自有推广团队扩编10人,将Findavan的声音触达到更多的司机和车队;
l 加大对司机的补贴,每车奖励$200,吸引他们积极接单;
l 决定新增自营的车队,从国内采购20辆新车以补充运力的不足。
通过这样一套组合措施终于用了2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做到了供需平衡。
记者调研发现,Findavan的商业价值在于同时解决产业链痛点:记者实地走访了三个典型用户:
在金边的某国际物流仓库见到了张总,他主要是运输从中国到柬埔寨的货物:“我们的货柜到港不稳定,有时候一天2个柜,有时候2-3天没有一个柜。”有些客户是需要送货上门的,但货量的不稳定导致他根本不敢自己买车散货。虽然有经常合作的本地的司机,但是这些司机也不会每天都等在他的仓库,他用车的时候也是经常会叫不到合适的车。当他得知网络叫车平台来了柬埔寨之后非常的兴奋,“就像国内的网约车一样,用Findavan叫车方便多了”张总兴奋地说。
在4号路的某工业园,华商赵伟明的仓库前停着2辆贴有Findavan标识的货车。“过去找车就像开盲盒”,这位开服装厂的广东商人感慨,“现在通过APP能随时找到合适的车辆,按车型、公里定价,还能直接和司机沟通。”他从事服装行业已经十几年,经常会有一些与上下游的厂家货物往来的用车需求,也是因为订单不稳定,自己买车不合适。每次叫车都是安排本地的翻译去找车,因为自己无法直接和本地司机沟通,有时候价格会很高,无奈也只能接受。Findavan直接解决了他长时间以来的问题。“平台上的货车明码标价,大客户还能月结开票,就非常的放心。”
在3号国道旁,记者偶遇正在休整的司机阿文(音译)。他的二手货车驾驶室里贴着中柬双语的接单指南,这辆车是他是去年向亲戚朋友借钱买的一辆二手的现代货车。“平时靠朋友和老客户介绍接单。平均下来1-2天才能接到一单。经常会有外省的单,拉一车货过去,那边不认识客户,只能空车跑回来。不然金边的单子也接不到”。阿文说:“但现在通过平台接单就不一样了,现在每天能接3-4单,收入比原来翻了两番”。最让他惊喜的是平台的“返程智能配货”功能,“上周从金边运建材到西港,系统自动匹配了回程的订单”。用他的话说就是:“之前‘不敢’和中国人交流,现在每天都是中国人的订单。”
按照李明的说法,Findavan平台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模式的创新,这一在中国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模式到柬埔寨同样适用。Findavan到柬埔寨市场并不是挤占了谁的市场,而是提高了货运效率把蛋糕做大。供需双侧效率革命是根本,以往发货难接单难的情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得以改善,单程拉货被浪费的运力得到优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效率,最终可以做到把发货的运费降下来,同时司机的收入涨上去。
根据柬埔寨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柬埔寨国际贸易额达到5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随之而来的货物物流规模也不断攀升,货运效率的提升亟待解决,但目前行业的数字化渗透率严重不足。Findavan的崛起或将引发行业变革。金边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索昆指出:“这种互联网+物流模式有效破解了'货等车'和'车找货'的双向困境,特别契合柬埔寨碎片化的制造业生态。其本质是通过数字化重构生产要素——将分散的本地车队、货车纳入标准化体系,这种轻资产平台模式在东南亚具备强复制性。”
据透露,Findavan即将启动A轮融资,融资主要用于市场的推广及车联网系统的搭建。通过资本投入迅速形成规模化效应,达到全国货运一盘棋,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有效利用率。目前已经启动了新用户补贴最高$300的活动,打开应用市场搜索Findavan,即可领取优惠。相信这一创新的货运模式很快可惠及千千万万的货主及司机,这个带着中国基因的货运平台,正在编织东南亚物流的智慧网络。
*该信息为商业广告
解释权归商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