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特辑(一):投资柬埔寨想“一本万利”?中国老板少不了这把“金钥匙”
记者:人鱼
编辑:Miles
来柬埔寨投资的中资企业,第一个打交道的部门就是柬埔寨发展理事会(以下简称:CDC),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要怎么打交道,确实是进入柬埔寨的第一门必修课。从文件准备、流程节奏、语言沟通、政策落地,到最后真正把项目“做起来”:CDC看似只是一个批文机构,实则是整个柬埔寨投资体系的“中枢大脑”。
在加华工业园招商经理刘诣看来,这套机制已经比很多人想象中要顺畅。
“流程是通畅的,官员也很配合,但前提是你得有人能懂他们说什么。”刘诣告诉记者,自己每天接待来自中国各地的投资者,看地之外,最常被问到的就是审批慢吗?批文好拿吗?优惠政策能兑现吗?
而这背后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就大家初来乍到,对CDC运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了解的地方。
“理论上,CDC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只需对接CDC,其它审批由CDC协调完成,包括税务注册、环保许可、工厂备案、行业许可等。”刘诣告诉记者,“如果企业入驻的是经济特区,还可以享受经济特区提供的“一站式协助服务”,协助企业梳理材料、填报表格、预约官员、提交申请,大大提高了效率。”
但现实是:“一站式”就并非意味着“马上办好”:刘诣表示,很多企业误以为自己只要提交几个材料,批文就会自动落地,但流程其实涉及多个部门的实地查验和书面评估。
“以投资一家箱包厂为例,从递交“合格投资项目”(以下简称:QIP)的申请到拿到批文,大致需要三个月。
流程中不仅涉及对企业股东架构、公司章程、生产计划的核查,还包括对工艺流程的评估,尤其涉及皮具类项目,还需环评审批通过。”刘诣说,“官员不是拖你,而是他们需要时间走程序。比如你要办环评,他会去现场看,看你排水怎么做,废料怎么处理。”
总之就是,如果项目属于电子制造、高新设备等领域,甚至可能需要多轮勘查。柬埔寨并不排斥投资,但它有一套自己的“确定性机制”:先审你能不能来,再审你准备得够不够,再看你有没有照标准落地。
而另一方面,刘诣向记者透露,一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第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误以为流程不透明。刘诣说:“实际上你随时可以问审批进度,他们会告诉你走到哪一步;如果你找的是熟悉流程的人,他甚至能帮你提前判断会在哪卡住。”
当然,这里提到的“熟悉流程的人”,并不是说一定要找“关系”,而是指那些了解制度和语言的本地中介或顾问。
“有时候,如果你没有本地人帮忙,你想独立走完整个流程会很困难。”刘诣直言:即使有些投资者英语不错,也未必理解柬语审批文本背后的具体含义;更不用说公司章程、财务报表、生产线图纸这些专业性较强的材料,一旦填写错误,就可能让审批退回、周期拉长,甚至丧失政策资格。
刘诣表示,关于优惠政策,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免税年限。按照2023年柬埔寨第139号次级法令,QIP项目分为三类技术等级:高技术可享9年免税,中等技术6年,低技术如制鞋、箱包类为3年。
这些年限并非统一给予,而是根据企业盈利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如果企业在前三年启动期就盈利,则启动期自动缩短;若持续亏损,则可顺延。“所以不是说你一定有三年免税期,关键是你赚不赚钱。”刘诣解释道。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有一个关心的点在于:投资落地后,CDC是否能继续“护航”?
“这个问题更具现实性,他们确实能帮协调,比如你审批中卡在税务或环保环节,你去找CDC,他们会帮你把问题点理清。”刘诣说,“但协调不等于“拍板”,更不等于“包过”。在涉及跨部门冲突时,CDC有判断力和专业意见,但仍需按程序走,尤其是当审批责任人出差或休假时,再急也只能等。”
另一方面,QIP获批,企业并不意味着“通关成功”。
刘诣表示,实际操作中,真正麻烦的是后续的工厂建设、原材料进口、人员管理、原产地认证等环节:尤其是在海关环节,如果在材料审核、监管节奏上能进一步优化,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摩擦成本,将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在法律合规方面,浩天律师事务所就曾经帮助很多来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企业,处理过很多相关的工作和流程。
律所的张帼霞律师在采访时告诉记者,很多投资者只读了《投资法》条文,却忽视了细则:因为2023年发布的139号次级法令才是QIP申请的“操作说明书”,其中明确了投资分级、审批流程、所需材料和免税门槛。
“不要一上来就问能不能批,而是先判断你符不符合条件。”张律师表示。
关于投资的“负面清单”,张律师告诉记者,这也是在投资过程中,会被投资者误解的地方,很多投资者以为 “负面清单”就是不能申请的投资项目;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份清单的核心作用是设置“门槛限制”,而非一刀切的禁止。
例如,以淡水养殖项目为例,在投资额低于100万美元或用地面积不足5公顷的情况下,才不能申请QIP;一旦规模达到标准,仍有申请可能。
不过在这一切背后,真正决定企业能否顺利入场的,还是准备的充分与否:从主营产品说明、工厂选址、用地面积,到原材料来源、出口计划、产线数量等细节,每一项都会影响环评等级、审批速度和税收待遇。
也就是说,这些信息是否明确、表述是否专业,最终决定了QIP申请是否顺利、政策红利是否能吃到位。
总之,如果说搞定CDC注册是中企进入柬埔寨的“通行证”,那么打磨方案、配好资源、聘请靠谱团队,就是通关的“操作手册”:柬埔寨不是一个轻松的市场,但也不是一个难进的市场。它给你的是机会,而不是捷径。
出品人:Miles
记者团队:人鱼、Miles、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