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全网搜寻!但这次不是“抓人”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柬单网官方 发表于 昨天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柬埔寨
上图:金边一家超市内,鲜奶冰柜已经被“横扫一空”


记者:人鱼


最近的金边,鲜奶似乎成了“稀缺品”。多家超市的冷藏货架被清空,便利店的鲜奶一上架即被抢购一空。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明治买不到了,只能开始找‘平替’,先看越南的,再去试本地的。”

这不是个例。在社交平台和朋友圈中,“还有哪家有鲜奶卖”的询问频繁出现。


上图:永旺超市内售卖的越南进口鲜奶,店员表示,这个柜台以前是泰国进口的明治牛奶

柬埔寨的鲜奶消费者,似乎进入了一种“全城找奶”的状态。

问题的爆发时间,发生在政府宣布暂停自泰国进口农产品后:这项政策,最初被广泛解读为柬泰之间紧张关系的延伸,鲜奶尽管并未被单独点名,却成为首批“阵亡”的高频日用品之一。

“以前我们牛奶80%靠泰国进口,现在这条线断了,市面上自然就慌了。”这是基里苏(KIRISU)创始人应伟石的原话。他创办的高棉鲜奶有限公司,是柬埔寨拥有自产鲜奶能力的知名本土品牌。在过去的一周里,很多客户问他有没有多余的牛奶,能不能“先留两瓶”。

“不是我不想卖,是产量就那么多。”应伟石告诉记者。


他解释说,公司原本每天大约供应1.5万公升鲜奶,这在以前已经可以覆盖咖啡店、部分超市的需求。但在泰国进口牛奶断供之后,市场总需求一下子飙升至每天5万到6万公升,他们这点量顿时显得杯水车薪。

上图: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找奶”

基里苏的供应结构也随之改变:原本对半分配给咖啡店和商超的牛奶,如今被咖啡店迅速“挤兑”走。“他们没办法了,平时都从经销商那里拿货,一下子拿不到,就跑去商超里采购。”应伟石说,“我们是供不应求,价格稍微贵一点他们也接受。”

但这不是一个可以靠涨价解决的问题。“我们没有涨价,也不想涨价。”他说,“公司甚至特别提醒销售渠道,维持价格稳定,不给消费者制造更大的负担,这时候涨价,只会让大家觉得你趁火打劫。”

这轮需求激增,对于基里苏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市场机会。


“我们确实把一些从来没用过本地牛奶的客户拉了过来。”应伟石说,“很多人这才知道,原来柬埔寨也能产出质量还不错的鲜奶,但也是一次超负荷的压力测试。”

上图:金边一家超市里的非鲜奶产品依然正常售卖

应伟石告诉记者,基里苏目前的产能,主要依赖本地自建牧场,但牛奶这种东西不是说多就能多的。


“一头牛一天产30公升左右,我们就这几百头牛,每头就是这个量。”应伟石说,近期他们已经延长了奶牛的产奶周期:从原来的300天开始拉长,但这只是应急措施,属于“掏干最后一滴鲜奶”的策略。“奶牛也需要休息,你不能无限榨。”

应伟石表示,公司其实从去年就已经开始筹划扩产,计划再引进500到1000头奶牛、建新厂、扩设备。“但这不是按个按钮就能出来的。”从谈融资到选址建设、安装设备,一轮产能翻倍至少需要12到18个月的周期。

这个“全城找奶”的现象,也让公众第一次直面了一个现实:在消费不断升级的今天,柬埔寨鲜奶产业依然薄弱,供应结构极度依赖进口,一旦区域局势、物流通道或政策发生变化,消费者便不得不面对“断供”的阵痛。

上图:基里苏牛奶的生产线

应伟石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老实讲,我们现在撑起来的市场份额只是原来20%的体量,剩下的80%过去都靠泰国、越南。”他说,“这次“奶荒”只是让问题暴露得更彻底了,不是我们忽然厉害了,是进口进不来了。”

应伟石也坦言,这对本地鲜奶和乳制品行业未尝不是一个契机。

“消费者愿意试了,我们就有机会证明自己。”在他看来,本地牛奶最大的障碍从来不是品质,而是信任和习惯,“大家过去喝进口的,觉得包装漂亮,广告多,印象好。但这次大家发现,基里苏也可以。”

“但你不能只看消费者这一端。”在金边经营一家蛋糕店的中国同胞告诉记者,他们最近的奶油蛋糕开始变得“难产”,不是原料断供,就是价格飞涨。“我们每天要用鲜奶、淡奶油、鸡蛋,光是这一轮就涨了一圈。”

上图:受访经营糕点店的中国同胞提供的一份原材料报价单

他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更新后的原材料报价单显示。        

芒果:1美元涨至1.25美元/公斤;柠檬:3美元涨至4.25美元/公斤;鸡蛋:每颗400瑞尔涨至450瑞尔;鲜奶:1.3美元涨至1.5美元/瓶;淡奶油:6.4美元涨至6.9美元/瓶。

“但我们的产品没涨价。”他说,“不能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那我只能自己扛。

在供需脱节的压力下,有的人选择调低标准,有的人选择压缩利润,但不论是品牌工厂还是个体商户,这次“断奶”引发的,是对整个乳业链条供给能力的重新审视。

而另外一位鲜奶经销商也提到,许多邻国都有对本地乳品行业的扶持政策,比如提供奶牛补贴、牧场贷款、冷链补助等,“泰国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做,越南90年代开始建冷链、鼓励牧场合作社,所以他们现在可以出口,我们还在起步。”

上图:基里苏牛奶的生产车间

“不是说要把门关上不让进口,而是希望政策能帮我们站稳脚。”这位经销商说,“如果能逐步把本地鲜奶的占比从20%拉到50%,哪怕未来重新开放进口,市场也不会被轻易冲击。有本地做底,就不会再慌了。”

总之,这场“全城找奶”的风波,最终能走向哪里,谁也无法断言。但可以确定的是,它让一个原本被忽视的产业,第一次被拉到聚光灯下:不只是超市冷柜上的那一排白色瓶装饮品,而是背后那条真正与日常生活绑定的生产链、运输链和信任链。

一瓶牛奶也许看起来普通,却能揭开许多问题:这一次,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答案或许还在路上。

qw7.jpg
qw6.jpg
qw5.jpg
qw4.jpg
qw3.jpg
qw2.jpg
photo_2025-07-13_21-30-16.jpg

精彩评论10

学英语柬语找我 发表于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超市里基本都是泰国产品,泰国不卖,买中国的更贵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阿龙su7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谁要奶,我长期供应来自: iPhone客户端
梦醒忆悲凉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也是一个机会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柬影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看一看来自: iPhone客户端
夜鹰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加油!来自: iPhone客户端
漂泊的灵魂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我喝不了一点来自: iPhone客户端
原始逻辑 发表于 昨天 2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改喝豆浆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柬巴基印度印尼 发表于 昨天 2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越南
我都是喝卫斯理来自: iPhone客户端
Hatar 发表于 21 分钟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澳大利亚
日本超市这一款越南牛奶保质期6个月,加了很多糖,齁甜,像糖水一样
20250714084032front1_0_309478_FkzqccHMQwwdSao0lYPR3_HiLPDM.jpg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84粉丝

55149作品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