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小米
柬单网近日报道《老乡设局!中国男子被卖园区,9天电击吊打,亲友筹$3.65万赎人》后,又有受害者家属主动联系记者,声称其丈夫亦在今年8月遭同一人贩子——张云龙——诱骗并被贩卖至波贝新城园区。
据多名受害者家属提供的张云龙身份证信息显示,张云龙,男,生于1975年10月2日,家住江西省九江市开发区九瑞大道411号C7区某公寓。
至今,受害者已失联整整一个月。家属呼吁
柬埔寨警方尽快采取行动,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并解救被困园区的受害者。
赴约即失联,妻子度日如年
陈女士(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泣不成声。她介绍,丈夫是江苏人,曾在酒店行业工作,有一定的KTV管理经验。今年5月来到柬埔寨,而她本人则在
金边一家酒店担任服务员。
两人虽在2019年金边聚豪KTV与张云龙相识,但关系并不密切。
“今年7月时,我老公因为暂时失业,经朋友介绍又和张云龙联系上。对方说波贝的KTV需要人帮忙管理一个月。”陈女士说。
尽管她明确反对,丈夫仍在朋友劝说下于8月8日动身前往波贝。
“他坐车过去,当天下午3点半就该到了。按照约定,他会立刻给我发位置和视频,但那天一直没有消息,我心里立刻慌了。”陈女士回忆。
她多次拨打视频电话均未接通,直到下午5点才联系上张云龙。对方回微信称“人在酒店休息”,但陈女士随即通过定位发现丈夫出现在波贝宝龙四期新城园区。
“我马上问朋友情况,才知道那里是电诈园区,而所谓的KTV只是幌子。”她痛心地说。
此后,张云龙逐渐切断与她的联系,不再接电话、不回复信息。直到近日看到新闻报道有受害者被解救,张云龙才再次现身,声称“只是安排上班,不涉及钱财”。但这一说法未能打消家属的担忧。

张云龙(受害者供图)
起底“老乡”陷阱:高薪诱饵,实为贩卖
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此前已曝光的案例,还是陈女士丈夫的经历,均呈现出相似的作案模式:
以高薪工作为诱饵 —— 假借“酒店管理”、“餐饮经营”为名,邀请熟人前往边境城市;
利用“老乡”或“朋友”关系取信 —— 借助过去的交情降低受害者戒心;
进入园区即失联 —— 一旦抵达,受害者立即失去自由,家属无法直接联系;
后续以各种理由推脱 —— 有的要求支付赎金,有的谎称“只是上班”,实则是限制人身自由。
在受害者家属提供的细节中,张云龙被指在波贝“10号园区”经营小饭店,所谓KTV只是幌子。这与此前多名受害者家属的陈述高度吻合。


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
园区黑幕:电击、殴打与黑暗现实
据陈女士反映,丈夫被带入园区后再未联系自己,迄今已失联一个月。结合其他案例,极可能遭遇强迫从事电诈、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暴力对待。
“我每天都在担心,怕他和新闻里那个人一样,被电击、殴打。我只能不停祈祷,希望他能活着出来。”陈女士说。
她透露,张云龙团伙最初索要5万美元赎金,在她反复强调“拿不出那么多”后,金额降至3.5万美元。然而仅过一天,团伙就翻脸称“人已经被卖掉”,让她彻底陷入绝望。
她进一步指出,张云龙团伙共5人,其中一人为10号园区的物业人员,另一人为保安队队长。

张云龙同伙阿木,真名高茂原,四川人(受害者供图)

张云龙同伙阿乐(受害者供图)
目前,陈女士已通过朋友和社交网络寻求帮助,并在柬埔寨和中国报警,但尚未获得确切反馈。
家属哀求:“请救救我的丈夫!”
近年来,柬泰边境屡曝“电诈园区”丑闻,许多中国公民被骗至园区后被迫从事电信诈骗、非法网络活动,甚至遭受体罚与虐待。部分园区管理者以高额“赎金”为由向家属勒索,金额少则数千美元,多则数万美元,甚至有收钱不放人的情况。
张云龙的名字已在多起案件中出现,引起多方关注。受害者家属一致指控其充当中间人,以虚假高薪为诱饵拐卖人员,再转卖至园区。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柬埔寨警方能尽快抓到张云龙,把我老公救出来。”陈女士声音颤抖。
她说,自己每天都活在煎熬中,不敢想象丈夫在园区的遭遇。她愿意提供一切线索配合调查,同时呼吁更多受害者家属站出来,共同推动案件侦办。
“老乡设局”的故事再次上演。一个月的失联,不仅让家庭支离破碎,也对社会安全敲响警钟。如何尽快斩断跨境电诈园区背后的人口贩运链条,避免更多人因轻信“老乡”而深陷囹圄,仍是迫在眉睫的挑战。
(本文根据受访者提供的口述资料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