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从荤到素的潮汕春卷:三个人的接力棒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柬单⁺ 发表于 2022-2-6 09: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广西
一道潮汕春卷,从母亲到父亲,再到第三代华裔阿妹手里,卷起的不止是中国的年味更是家庭的爱意与传承。


吃,似乎是广东人的信仰。经历了几十年至数百年的变迁,迁移到柬埔寨的“潮州人”至今还保留了潮州原味。



母亲的爱,藏在小本子里


一道菜,承载了一家三代的年味,承载了对家最温暖的回忆,更承载了对家乡的情感。

潮汕春卷是阿妹家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将凉薯、肉末、芋头、木耳、萝卜丁、香菇头、芹菜、面粉、鸡蛋混合在一起,拿一张浸泡过水的豆腐皮,把混合好在一起的食材放在豆腐皮中间,一层又一层地包裹着,卷紧实,放在沸水上蒸20分钟左右。

放凉之后,便可以切开或再在油锅里炸一遍。这道菜肉质鲜美鲜甜,深受家人喜爱,一般会在除夕前一天做好放在冰箱里保存。

这道潮汕名菜是阿妹母亲的一道拿手菜。20多年前,母亲决定到寺院修行,离开家前母亲留下了一个小本子。本子记载了萝卜膏、菜头稞、春卷等潮汕传统菜式做法,都是过年时期家里要做的菜式,母亲担心没人会做,便一一记载。        

记忆里,母亲每逢过年会亲手制作的潮汕春卷和潮汕传统年糕等美食,在一旁的阿妹和妹妹们都在灶旁看着母亲,母亲也会把第一口美味送到姐妹四人嘴中。幼时的阿妹和妹妹们十分期待过年,当时父亲还经营着一家小酿酒厂,一家人简单又幸福地生活着。

从阿妹12岁起,母亲便因为身体不适到外婆家养病,以前周末或是空闲时,姐妹几人还能见到母亲。15岁时,母亲决定修行后,母女便再难以相见。柬埔寨女性到寺庙修行,规矩繁多,并不能随意进出。

可想而知,对于正值青春期的阿妹来说,母亲的修行对她而言像是失去了母亲一般,孤独、无助占据了这个15岁少女的心头。

因为爸爸的酿酒工坊生意忙,当年年仅15岁的阿妹要承担起照顾三个妹妹和家务等重担。家中也早已因为母亲生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一个人带着三个妹妹的阿妹还常常需要到别人家里借米。母亲离开后,她再也没有期待过春节。

微信截图_20220206111321.png


年月经久,母亲留下的本子早已丢失,但本子记载的内容却历历在目。在母亲决定修行后,一到过年,平日里忙碌的父亲便开始承担起厨房的重担。



疫情,挡不住父亲回国祭祖的脚步


父亲也一如母亲在家里的样子,做起潮汕春卷、萝卜糕,炒面,杂菜火锅...对于阿妹而言,父亲的做饭的手艺似乎比母亲更胜一筹。

父亲做的潮汕春卷也为这个像“失去母亲”的家庭带来了温暖,是阿妹和三个妹妹最爱吃的食物。

父亲做的春卷里,饱含着对家庭,对家人的爱意,还包含着对潮汕美食的热爱与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掀起参观祖祠,寻根问祖的热潮。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阿妹的父亲都会回到潮汕谢氏大宗祠进行祭拜。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对于许多华裔来说,能够每年回国祭祖已实属不易。阿妹的父亲的已经70多岁,但一脉相承的潮州话并没有因为分隔两国而感到生疏,回国祭祖已经成为老人家每年重阳节最期盼的事情。

阿妹的父亲是柬埔寨第二代华裔,因家境贫困只读到二年级。加之当时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打压,父亲中文并不好。

后来父亲常与中国人打交道,久而久之,父亲也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勤奋好学的父亲并不满足于只会说,他还常常在路边捡起别人丢弃的中文报纸,一字一字地认,现在已经能够看懂基础的中文了。

每次回到中国,父亲总要待上一个星期左右。回到柬埔寨后,总喜欢分享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希望能够有机会能带自己的孩子和子孙回到家乡看看,他为中国的飞跃发展感到自豪。

在阿妹眼里,父亲是一位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大男人,在母亲生病的期间不离不弃,是家庭的主心骨,是姐妹四人唯一的依靠,也是坚守潮汕文化的继承者。

即使现在有疫情,父亲也想能够回到中国祭祖,要不是女儿们拦住,恐怕70多岁的老父亲宁愿回国隔离也要回家祭祖。

父亲对中国的思念,无疑是华人对中国认同感。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而距离中国3300多公里的柬埔寨华裔也与中国人一起欢庆春节。

乡愁用一道道带着家乡特色的菜肴化解,在千里之外,共饮湄公水。





一道素春卷,家族的坚守与传承


身为家中的大姐,阿妹从小就受到奶奶严格的教育。奶奶是红色高棉的幸存者,也是潮汕传统规矩继承者。无论是拿筷子的位置,站姿,走姿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阿妹常常5点就要起床,烧水、煮饭、洗菜和打扫。

奶奶曾告诉过她:“你没有享到父母福,那你就会享到夫福”。这句话是她在孤独无助日子里最好的支撑。

事实证明,奶奶说的没错。阿妹与丈夫已相识多年,结婚十几年,并育有一儿一女。“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会再选我老公”她说。丈夫是一个体贴细腻的人,凡事都尊重阿妹的意愿。虽然不是大富大贵,日子却过得很幸福。

自从母亲修行以来,阿妹和妹妹几人发愿:如果能让妈妈好起来,她们愿意一辈子吃素。目前,她和丈夫经营一家素食馆已经10多年了,丈夫为了避免麻烦妻子做饭问题,便随着妻子与子女一起吃素至今。

家里过年必做潮汕春卷并没有因为家人吃素而摒弃,而是经过改良变成了素春卷,去掉猪肉。尽管口感上有所改变,但阿妹做的素春卷却家人认为是最美味的,历经数年,素春卷依旧是家人必做的一道菜,素春卷不仅坚守了潮汕传统,还传承家庭了的爱意。

不仅如此,丈夫的家人也让她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不用帮忙,坐着就好”是阿妹婆婆的口头禅。与在娘家时不同,与丈夫结婚后,只要一进家门,婆婆什么事都不让阿妹干,婆婆认为孩子们工作那么辛苦了回家就应该好好享受,其他交给父母来做。

年关将至,阿妹与丈夫的素食馆正如火如荼地忙碌着,推出的素食包子和发糕更是受到素食人士的推崇。根据潮汕的祭祖习惯,祭拜品里边必须要有大包子和发糕,大包子代表着大富大贵,发糕寓意期盼发财。

柬埔寨是小乘佛教国家,柬埔寨人吃素不在少数。潮汕也有斋日,斋日是初一和十五,一部分人会选择大年初一去吃全斋,他们认为全天吃斋的话,就代表整年吃斋的意思。也有一部分潮汕人,每个月的斋日都会准时去吃斋。

如今,父亲已年迈,家里做潮汕春卷的任务落在了阿妹的头上。阿妹想起她第一次做潮汕春卷时,忘了放鸡蛋,春卷没有粘性,蒸出来的春卷松松散散,令人哭笑不得。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如今她早已接过了父母手中的接力棒,潮汕春卷所需材料,步骤早已深深地刻在阿妹的脑海里,唯一不变的是那道承载乡愁与温暖的潮汕春卷。

这道来自潮汕的美食,来自祖籍的美味,在这个家庭里不会失传,因为爱不会消失...


(此内容为“柬单网 APP”客户端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客服小茜授权, 未经允许转载,将被视为抄袭侵权)




《厨房工厂》春节专题

总策划:Miles.T
内容统筹:潘美琪
规划统筹:韩鑫

文字监制:潘美琪
撰文记者:韦其梦

宣发推广:阮永聪
运营设计:林启铭

记者探店:小米
专题招商:Tina 永全

出品:柬单网编辑中心  柬单+



特此声明:此内容为“柬单网 APP”客户端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客服小茜授权, 未经允许转载,将被视为抄袭侵权

【延展阅读】

厨房工厂:春节厨房:生产中国人的家庭重心
厨房工厂:50个同胞的辛酸苦辣,“熬”在大锅饭里
厨房工厂:在厨房的50年:妈妈没有朋友圈
厨房工厂:拯救300多个家庭:吃百家饭长大的陈宝荣
厨房工厂:“十全十美”年夜饭:疫情憋出的大厨
厨房工厂:华裔九兄弟的年夜饭:从传承到传播


探寻真相的无限可能

精彩评论35

福东 发表于 2022-2-6 12:4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一条小小的春巻,承载了二辈人的情愫,朴实动人,祝福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淡薄人生 发表于 2022-2-6 10:5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不错,挺你,胶己人来自: iPhone客户端
乔丹 发表于 2022-2-6 11:2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家乡的美食,老辈们遗留下来的我们都要传承下去!不知道在那里卖了,如果遇到一定买了吃吃来自: iPhone客户端
kato 发表于 2022-2-6 11:0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海南
全家福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天降玄彬 发表于 2022-2-6 11:0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春菜加肉才是春卷的正解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思想者的理想 发表于 2022-2-6 11:1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贵州
不容易的坚守来自: iPhone客户端
橘红色的火焰 发表于 2022-2-6 11:5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查尔斯李 发表于 2022-2-6 12:4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有特色的食物是值得推广传承的来自: iPhone客户端
邀请函工作证明 发表于 2022-2-6 13:3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非常感谢你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351作品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