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十全十美”年夜饭:疫情憋出的大厨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柬单⁺ 发表于 2022-2-3 0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福建


过年前一个月,刘晓光便定好除夕夜要亲自掌勺的十道菜:盐焗鸡,酱牛肉,靠靠大虾,红烧肘子,蒸螃蟹,清蒸鱼,家常凉菜,溜肉段,锅包肉,拔丝地瓜。

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这里有家人的最爱,有各地的名菜,有从小吃到大的家常,也有去年新学的口味。掌勺年夜饭的刘晓光,不是大厨,却胜似大厨。

疫情憋出家里的大厨:
“吃遍”祖国的五湖四海

2020年初在柬埔寨开始蔓延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金边的刘晓光同样如此,但除了不便,疫情意外给了他一个契机。

早在很久以前,刘晓光就对妻子说过,他有个梦想,等退休以后有时间了,就开始学做菜。但作为柬中记者协会的主席,刘晓光日常工作十分繁杂,以至于即使说了“退休后”,妻子还是不信。

直到疫情发生。被困在家中的刘晓光原本的计划被全部打乱,在家中“憋”了一段时间,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梦想:这不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吗?说干就干,刘晓光打开了手机上的YouTube,开始对着网上的做菜教学视频学习。

意外的是,尽管几乎没有真正下厨过,他的天赋却相当高。一开始学做的家乡菜,家人朋友吃过后都觉得不错。刘晓光笑说:我可能上辈子是个厨师。

c7e0be5fa25998f3a495a798c5ec580_看图王.jpg

这句话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虽然疫情前下厨次数屈指可数,但刘晓光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厨房的一应事宜并不陌生。

刘晓光出生在哈尔滨,爷爷是一家国营服装厂食堂的大师傅,要满足厂里上上下下几十上百人的口味,自然得有一手过硬的厨艺。而父亲虽然没有从事厨师相关工作,但在爷爷的影响下也爱上了做菜,特别是婚后,总爱烧一桌好菜,与家人、朋友一同享受美味。

但刘晓光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一个单纯的吃货。喜欢小酌两杯的他调侃自己:“爱喝的人一般也馋。”

他小时候就喜欢待在厨房看着父亲做菜,所以认为:自己上手这么快,多少也是这些味道早就被刻进了记忆。

2021年365天,刘晓光进厨房就超过了100天,而且他下厨总喜欢捣鼓、尝试大菜、新菜,家中的食谱不断更新。除了东北的经典,妻子爱吃辣,刘晓光便学了四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而过年十道菜里的盐焗鸡、清蒸鱼,也是广东的名菜。

点击上方可参与春节优惠活动

虽然疫情减少了他们出行的次数,却在餐桌上吃遍了祖国的“五湖四海”。


事业、家人与下厨
柬埔寨的第24年

从开始学习下厨,刘晓光就不仅仅满足于家常菜,而是喜欢找中国各地的经典菜式来学习,并反复对比找到当地的大厨教授的最正宗的做法。

“要学肯定就学最好的,要做肯定也要做到最好。”虽然在做菜上有天分,但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中国菜不是精确到克、按部就班就能完成的“科学”,而是火候与材料 “刚刚好”的艺术。

在学东北名菜锅包肉的时候,刘晓光就坦言“看花容易绣花难,失败的次数太多了”。外层的“糊糊”挂薄了、厚了甚至没挂上、糖醋汁过酸过甜,都是常有的事儿。但最终,他还是在一次次失败中熟能生巧,做出让孩子、家人都十分惊喜的成果。

dde96d856c20fbd69052a13d120d270_看图王.jpg

这种认真劲儿同样贯穿在他的事业上。1998年,刘晓光与妻子前后脚来到柬埔寨,原本随朋友来考察加工业,但那时柬埔寨的国家安全形势、交通医疗等环境都比较恶劣,他已经打算回国。

成为记者是偶然也是必然。刘晓光从小就喜欢文学,19岁就发表过小说,又“不安分”,喜欢新鲜事物并善于观察,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回国前他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写稿投给了《华商日报》,反响很好,并引起了加华银行方侨生董事长的关注。

机缘巧合下,就留在了柬埔寨成为了一名记者,这一扎根,马上就是第24个年头了。
微信图片_20220203175838.jpg


异国他乡,从一开始的人生地不熟,到现在朋友与事业都已经与这个国家深度绑定,柬埔寨已然成为了刘晓光的第二故乡。每年过年,家人都会在柬埔寨团聚。

2016年以前,每年冬天刘晓光就会将母亲接到柬埔寨,因为比起哈尔滨冬天的酷寒,柬埔寨的气候无疑舒适太多。但随着母亲年龄越来越大,刘晓光决定将母亲留在身边照顾。

东北人爱吃肉,今年81岁的母亲同样如此,刘晓光常做的红烧肘子、酱牛肉等,便会炖煮烂一些,方便母亲吃。去年生日,刘晓光亲自下厨,给母亲做了满满一桌的菜。

微信图片_20220203112212.jpg


而不论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未来也同样打算留在柬埔寨发展。小儿子原本在泰国留学,去年来柬埔寨后,因为疫情留了下来。但今年的年夜饭还是注定无法完整,因为大儿子一家都在国内。

虽然无法团聚,但家人的心却从未分离。中国人对于“家”的执着在全世界都独树一帜,无数外国学者都试图分析,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何而起。答案在刘晓光的年夜饭餐桌上,也许可以窥见。

虽然刘晓光早已经走遍了柬埔寨,也尝试过这个国家的各种美食,但是他和家里人最爱的,始终是家乡的味道。


“十全十美”的年夜饭,是希冀,是亲情,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味觉记忆,是化不去的乡愁...


《厨房工厂》春节专题

总策划:Miles.T
内容统筹:潘美琪
规划统筹:韩鑫

文字监制:潘美琪
撰文记者:谢善龙

宣发推广:阮永聪
运营设计:林启铭

记者探店:小米
专题招商:Tina 永全

出品:柬单网编辑中心  柬单+

(此内容为“柬单网 APP”客户端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客服小茜授权, 未经允许转载,将被视为抄袭侵权)

【延展阅读】

厨房工厂:春节厨房:生产中国人的家庭重心
厨房工厂:50个同胞的辛酸苦辣,“熬”在大锅饭里
厨房工厂:在厨房的50年:妈妈没有朋友圈
厨房工厂:拯救300多个家庭:吃百家饭长大的陈宝荣



探寻真相的无限可能

精彩评论46

逸乐乐 发表于 2022-2-3 16:0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小龙坎真心不错,比国内的好吃来自: iPhone客户端
邀请函工作证明 发表于 2022-2-3 13:0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牛逼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金边功夫驴 发表于 2022-2-4 18:3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人狠话不多社会我光哥来自: iPhone客户端
查尔斯李 发表于 2022-2-4 23:0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会烧菜且烧的好的男人真棒又有魅力哈哈来自: iPhone客户端
向北问西天 发表于 2022-2-3 11:1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羡慕啊,大家都是团团圆圆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阳光正好 发表于 2022-2-3 11:3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我也想学做饭哈哈哈,不过算了,太怕炸油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奇奇怪怪的号 发表于 2022-2-3 11:3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有天赋来自: iPhone客户端
栢立君 发表于 2022-2-3 12:0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好来自: Android客户端
zbz沉默是金 发表于 2022-2-3 12:0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缅甸
加油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思想者的理想 发表于 2022-2-3 12:1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贵州
厉害的角色来自: iPhone客户端
新人承让 发表于 2022-2-3 12:5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继续,希望成为大厨来自: Android客户端
Hatar 发表于 2022-2-3 13:0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自己做的家乡味才是年味来自: iPhone客户端
会痛的石头 发表于 2022-2-3 13:0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早来自: iPhone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351作品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