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时宜
编辑:Miles
驶入德崇机场大道,荒凉感渐渐褪去,依稀几处大楼林立,工人们在紧忙慢赶地施工,周边配套设施雏形已现。迎面而来的,是宽阔明亮的航站楼。那一刻,我突然有种错觉:在柬埔寨,却好像回到了国内的机场。
回望九个月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这片土地还像一处未经雕琢的工地。周遭荒草丛生、远远的只能望到塔台、馆内临时木板铺设的地面构成了当时最直观的印象。如今,通航前10天,眼前的变化让我几乎忘记了它曾经的模样。
(柬单网记者摄于5月30日)
德崇国际机场,又被称为“金边新机场”,位于金边市中心以南约19公里。摩托车自驾实测35分钟,嘟嘟车40分钟——这是记者团队反复亲身测出的路程。沿途经过德崇立交桥、洪森大道、永旺3、洪玛奈立交桥等地标,逐渐形成了一条通往城市新门户的清晰走廊。
↑↑↑观看视频↑↑↑
相比老机场,新机场距离更远,但它承担的意义早已超越交通本身。德崇机场的建成,将为首都再添一张“城市名片”,缓解旧枢纽的压力,也为未来国际航线网络的拓展提供更大舞台。
(来源摄影师Qin)
走进离境大厅,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与九个月前截然不同的面貌。那时,临时木地板还发着粗糙的声响,如今已换成擦拭光亮的环氧磨石,反射出脚步与灯光。保洁车不停穿梭,落地窗也被擦得晶亮。标识牌上的中文提示尤其亲切。行李推车馆内馆外整齐摆放,整个大厅宽敞明亮。
(5月于如今对比)
最直观的变化有三处:一是大厅装潢基本完成,视觉感受大大改善;二是出入境流程环节全部设置齐全,从值机到安检、从边检到登机都已具备运行条件;三是商业配套初见雏形。
(德崇国际机场现貌)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离境大厅中央一尊9米佛像的落成。金光庄严的佛像,使现代化的大厅多了一份文化厚重感。这尊佛像不仅象征吉祥与庇佑,也在提醒每一位旅客:这里的不仅是一个国际化的机场,更是一片有着深厚传统的土地。
而德崇机场早在数月前就已进入全流程演练和应急演练阶段。托运、安检、行李传送带输送,所有环节都在反复测试。参观当天,即便是受邀入场的,也必须经过安检流程。工作人员会耐心指出问题,这不仅是测试,更是提前进入正式运营状态。
(5月于如今对比)
各系统的联动显得流畅:行李分拣系统、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安检、供电、空调和排水等核心环节已完成整体调试。
(来源摄影师Qin)
购票应用上,早在一个月前就能买到德崇机场起降的航班机票。虽然目前老机场仍在运行,但未来数月,两座机场将经历交替,直至最终实现全面转场。
虽是“新人”,但德崇国际机场清晰的旅客动线与国内几乎一致,即便是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也能凭直觉找到值机岛、安检口。在出境海关区域,包括中国护照在内的20个国家护照也可使用自助通关机系统。
此外,机场商铺也正在逐步铺开。星巴克率先进入营业,免税店面积广泛,药妆、轻食、快餐、本土咖啡品牌Brown大多准备就绪。虽然大多数商户尚未完全开张,但整体氛围已呈现出“国际化+本地化”的格局。
与旧机场相比,新机场通勤时间更长,需要旅客合理预留时间。机场方面确认将开通专线大巴,但票价和站点尚未公布。此外,停车场每个车位都配备了电动车充电桩。尽管距离更远,但更完善的设施和更大的容量,抵消了部分不便。

(来源摄影师Qin)
德崇国际机场从航站楼设计到多语种标识,再到商铺的引入与配套,无不展现出两国合作的印记。它不仅缓解旧机场的压力,更为柬埔寨长远发展储备了空间。对于金边而言,这是一座“新门户”;对于柬埔寨而言,这是“新名片”;而在区域航空版图上,它更是未来承接远程航线、拓展区域网络的重要节点。
(来源摄影师Qin)
9月9日,德崇机场将迎来首批航班。九个月间,我见证了它从雏形到接近完成,从荒凉到秩序井然。大厅里擦得锃亮的地面,佛像的庄严与文化符号,三语标识的亲切,都在提示着这座机场已准备就绪。
作为一名记者,再次走入这里时,我能清晰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多重意义:这不仅是一座机场,更是金边城市未来的新门户,是智能化服务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