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总感觉累、动不动就感冒、手脚冰凉、睡不好还容易拉肚子?别再把“身体虚”当借口——这很可能是你的免疫力在拉响“警报”!
免疫力,就像是身体的“防御军”,一旦失衡,感冒、疲劳、肠胃不适……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如何判断自己的免疫力是否“在线”?看这4个表现就够了,赶快对照一下。
1. 看感冒次数:每年超3次
免疫力强的人,不容易生病。如果每年感冒次数超过3次,并且每次感冒持续7天以上,就要警惕免疫力出现了问题。
2. 看手脚温度:总手脚冰凉
血液是免疫细胞和营养的“运输车”,如果处于温暖环境下,但手脚仍旧冰凉,则说明身体的血液循环不好,免疫物质也就无法及时到达“前线”,从而影响免疫力。
3. 看排便情况:大便总异常
肠道健康的人,排便规律,大便为长条香蕉状、质地柔软、颜色为黄褐色。如果肠道功能不正常,那么大便可能就会又干又硬或者稀软不成形。
4. 看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差
睡眠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修复人体免疫力,如果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不好,那么免疫力可能不会太好。
免疫力,并不是越强越好
很多人以为免疫力越强越好,其实不然。免疫力是一把“双刃剑”,太弱容易感染、反复生病,太强可能会“误伤自己”。
1. 免疫力太弱:可能频繁感染
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易频繁感染,如感冒、肺炎等,且感染后恢复慢,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等疾病风险。
一般认为,手术、营养不良、精神打击、心理创伤、惊吓、恐惧、过度劳累等会明显降低机体免疫力。
2. 免疫力太强:可能引发过敏
如果机体的免疫系统过强,会错误地将外界无害的物质判断成危害性物质,对其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反复喘鸣、鼻炎、打喷嚏、呕吐、腹泻等症状。
甚至,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机体自身正常组织、器官,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皮肌炎等。

8个提升免疫力的“加分习惯”
1. 吃对食物,营养均衡
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做到主副食、粗细粮、荤与素的合理搭配。
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可适量多吃如豆制品、奶品、十字花科蔬菜、番茄、胡萝卜、鱼、荞麦和黑木耳等,并注意做到低脂、低糖、低盐。
2. 坚持运动,但别过度
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意义重大,但要注意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养生保健。并顺应自然,注意气候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在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活动,避免交叉感染。
4. 及时补水,别等口渴
缺水不但影响正常生理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力,还易诱发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多种疾病,要养成及时饮水的好习惯。
5. 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充足的睡眠是人体各器官进行自我修复、消除疲劳、增进活力、增强免疫力的最佳途径。
成年人应保证每天7小时有效睡眠,如果晚上睡不够,中午可以小憩一会儿。
6. 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生活规律,按时作息,戒烟戒(限)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注意保持汗腺、二便通畅,防止便秘。
7. 良好情绪,适度放松
焦虑、紧张、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极大伤害,诱发肿瘤等各种疾病。
而良好的情绪会使肌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废物排泄、消除疲劳、增进食欲、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功能。
8. 保持社交,远离孤独
高质量的社交和亲密关系是免疫力的“情绪疫苗”。与朋友、家人愉快地互动能降低压力、带来幸福感,从而正向调节免疫系统。
来源:健康时报综合CCTV生活圈、健康报等